悠悠岁月.PDF(法)安妮·埃尔诺(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)
香松少爷 12月前


安妮·埃尔诺(法)作品(陆续添加,需者收藏)

北京时间10月6日19时许,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。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,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·埃尔诺(Annie Ernaux),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。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称,“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、隔阂和集体限制”(“for the courage and clinical acuity with which she uncovers the roots, estrangements and collective restraints of personal memory”)。在她的写作中,埃尔诺始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在性别、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,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辛。
安妮·埃尔诺是当代法国文坛上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。代表作有《空衣橱》、《位置》、《一个女人》、《单纯的激情》、《耻辱》、《事件》、《占领》等。长篇小说《悠悠岁月》获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。自传体小说《位置》和《一个女人》分别创造了五十万和四十五万册的销量,引起了法国文学界的关注。其中,《位置》荣获了1984年雷诺多文学奖。2021年11月,获得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。
安妮·埃尔诺,1940年出生于法国滨海城市利勒博纳,先后就读于法国鲁昂大学和波尔多大学。1974年,她曾凭借自传体小说《清空》(Les Armoires vides)开始文学生涯。1984年,她出版另一部自传体小说《位置》(La Place),荣获法国雷诺多大奖。其作品几乎来自她个人的亲身体验,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及私人小说意味。
写作上,安妮·埃尔诺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“无人称自传”,她被认为是“情感的简约主义者”,但也有人形容她是“情感大军的统帅”。《世界文学》主编余中先曾表示:“安妮·埃尔诺并不为国人熟知,但她是法国当代杰出女作家,在法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,目前国内对法国当代文学史的了解基本截止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,希望国内学界更多地介入法国当代文学。”

致中国读者

二〇〇〇年春天,我第一次来到中国,先到北京,后到上海。我应邀在一些大学里谈了自己的写作。你们的国家——中国,我在童年时就多少次梦想过的地方,我在想象中在那里漫步,在一些把脚紧裹在小鞋里的女人、背上拖着一条大辫子的男人当中。晚上,我常常以为看到了被夕阳映红的云彩里的长城。后来,与六十年代的少数法国人一起,我以一种抽象的、没有画面的方式,经常把它“想成”一种统率着十亿不加区分的人的政治制度。当然,在最近十年里,一些影片、纪录片、书籍,改变了我简单化的观点,但只有在这个五月的早晨到达北京的时候,这种由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杜撰、虚构的描述所构成的模糊一团才烟消云散。

我在街道和建筑工地的喧闹中、在偏僻的胡同和公园的宁静中漫步。我在最新式的高楼旁边呼吸着平房的气息。我注视着一群群小学生,被货物遮住的骑车人,穿着西式婚纱拍照的新娘。我怀着一种亲近的感觉想到“我们的语言、我们的历史不一样,但是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上”。我看到的一切,在卡车后部颠簸的工人,一些在公园里散步的——往往由一个祖母、父母亲和一个独生子女组成的——家庭,和我当时正在撰写的、你们拿在手里的这本书产生了共鸣。在中法两国人民的特性、历史等一切差别之外,我似乎发觉了某种共同的东西。在街道上偶然与一些男人和女人交错而过的时候,我也常常自问他们的生活历程是什么样的,他们对童年、对以前的各个时期有着什么样的记忆。我会喜欢接触中国的记忆,不是在一切历史学家的著作里的记忆,而是真实的和不确定的、既是每个人唯一的又是与所有人分享的记忆,是他经历过的时代的痕迹。

我最大的希望是我的小说《悠悠岁月》——译成你们的语言使我充满喜悦——能使你们,中国朋友,接触一种法国人的记忆。一个法国女人的、也是和她同一代人的人所熟悉的记忆,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今天的记忆,在各种生活方式、信仰和价值方面,比他们几个世纪里的祖先有着更多的动荡。一种不断地呈现一切事件、歌曲、物品、社会的标语口号、集体的恐惧和希望的记忆。它根据对从童年到进入老年的各种不同年龄所拍摄的照片的凝视,同样勾勒了社会的进程和一种生活的内心历程。在让你们沉浸于这些你们也经历过——也许不一样——的岁月的时候,愿你们能感到,其实我们完全是在同一个世界上,时间同样在无情地流逝。

安妮·埃尔诺
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六日

最新回复 (0)